胜西水龙追忆记

人气:102

  鏜锣敲响,救火声起,胜西的水龙便在青少年的迅速抬动下,赶赴火灾现场,奋勇扑救,为保卫一方平安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水龙”这种灭火器具,在过去的年代,胜西村和周边十里八乡是尽人皆知的,追溯其创建时代,远在清朝中期就有了,数百年来,无数次为拍灭火魔赢得了世人的拥戴与赞美。

  “水龙”的形制可分为大小两种,大水龙是指水桶能储存在500公斤水量,其由四人扛抬八人操作,小水龙则能储水在250公斤,由两人抬扛,四人操作即可,水桶成椭园形,便于按装出水铜质泵阀,加装杠杆,它既可以挤压泵阀出水之用,亦可用作杠抬超重之用,在应用中灵活方便,转向自如,因此胜西水龙的名声之在可见一斑了。

  “水龙”每当使用过后,必须进行维护,保养主,如更换活塞,上油防锈,使它保持在完好状态,所谓“备而待用,置之常存”即此理也。

  胜西救火队员,不仅认真管好“水龙”,且设定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对“水龙”要进行祭祀仪式。从事救火的十八至四十五岁的青壮年人,都要参予,首先将乾芦苇和福草扎成之草房,置于临水边,然后将草房点燃,救火水龙则喷射水柱灭火,有放射程可达三十余公尺,近距离喷射可将房屋山墙冲倒。用这种仪式来提高安全意识而警钟长鸣!

  值得一提的是:胜西救火人员,他们不畏艰险,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祖且为世人所称道,特别是冬季遇到大火发生。更加受尽冰冻之苦,抢救时,出大力,流大汗,冷水淋冽,湿透衣裤,回到家里咳嗽感冒。象伯华卞公的老年气管炎,就是在一次救火中落下的病根,为终生所累,理应受到人们的尊敬。

  胜西“水龙”和它的救火队员们,如今虽已作为历史,但是他们的义举和懿德将永远根植于人们的心里,可歌也!可咏也!

  庚寅岁同邑张氏土郎赞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