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这些名句可谓家喻户晓。新世纪新春伊始,辽宁省灯塔市柳河子镇上柳村农民范垂铎家发现了范仲淹家谱。
范仲淹家谱用毛边宣纸装订,100多页,字迹十分工整秀美,谱前写了700多字的序。这部家谱记载了范氏家族沈阳和辽阳支派、名氏起源、迁居、任职、名号等情况以及鲜为人知的范仲淹轶闻。
范垂铎家离灯塔市区几十公里。范垂铎的知名度的确很高,镇里人几乎都知道。范垂铎笑着说他沾了老祖先的光。范垂铎的父亲范传荣高中毕业,教过书。范垂铎10岁那年,三爷爷范先伦离开家乡迁居沈阳,临走前给他留下了一本家谱,让他好好保管。那时的他哪里懂得家谱的重要,随手把它一放,时间长了便找不到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查“四旧”,从范家搜出了尘封几十年的家谱。“造反派”说,“你们家居然藏了家谱!这可了不得。”范垂铎说,“家谱丢了几十年了,哪里想到让你们找了出来,我们怎么知道它是‘四旧’呢?”“造反派”得意洋洋地拿着范仲淹家谱这个“战利品”“班师回营”了。
那时的“四旧物品”一律焚烧,幸运的是,村干部的儿媳是范家人,她不忍让一把火焚烧了家谱。“四人帮”粉碎之后,她把家谱交给了村里,通知范垂铎取走了家谱。
家谱的意外回归令范家人喜出望外。可是,由于经历了破“四旧”之劫,范垂铎心有余悸,便想自己烧了家谱,免麻烦再起。准备点火,妻子王红文冲上来一把抢回了家谱说:"老祖先留下的宝贝烧不得,它传了一代又一代,偏偏到了你这辈失传了,你如何对得起祖先?"范仲淹家谱这才得以幸存。
“家谱的‘序’是文言文写的,繁体字,不点标点,读起来特别吃力。
范垂刚在接受采访时说,家谱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俗话说,落叶归根,家谱便是每一个人的“根”。如果没有了家谱,后代乱取名,很可能与祖先一样,这样就会闹笑话。他表示准备通过范仲淹家谱,广泛联系范仲淹后人,全面而真实地续上家谱。近两年,范垂刚先后几次来到范垂铎的家,探讨续家谱之事。他特意制作了一本170多页的新范仲淹家谱,复印了数本,分赠范氏后人。
范仲淹家谱的发现引起了专家的关注。2000年底,辽阳市档案部门的专家在公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范垂铎家,确认了范仲淹家谱的真实性。档案馆的专家专门复制了一份家谱以供研究、存档之用。专家称,这部家谱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它折射出鲜明的时代文化和家族文化,范仲淹忧国忧民之神态仿佛跃然家谱之上。
个别收藏家欲出重金购买这部家谱,范家婉言谢绝。他们准备把家谱作为“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