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西沙后裔冒雨去苏州寻根祭祖

人气:270

  2月26日,是南宋太尉、三槐堂三沙(东沙、中沙、西沙)始祖王皋918岁诞辰。这天上午,西沙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所属30多分支的王氏宗亲70多人,前去苏州相城区太平镇(桥)寻根祭祖。受到苏州市三槐堂历史人物研究会、相城区旅游局、相城区太平街道的热情接待。他们派代表冒着滂沱大雨,带领大家祭拜了祖庙、王皋墓,参观了王皋故居,又参加了他们举行的"宋太尉王皋生平史迹研讨会"。虽然老天不作美,但大家的兴致丝毫不减,都有回到家一样的亲切感。
  花絮
  王姓的骄傲
  王姓早就有自己的家谱
  王姓早就有自己的家谱。东晋太元中(376一396),员外侍郎贾弼之曾为天下十八州七百多个著名家族作谱传,名曰《姓氏簿状》,其中包括名扬天下的王姓琅琊王氏、太原晋阳王氏、太原祁王氏、东海王氏、北海王氏、元城王氏等等。至刘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又三次引用《王氏谱》,说明至少在南朝初年,王姓已有自己的家谱。历代都有人补写和续修自己的家史,形成了自己的修谱家风,也留下了无数令人称颂的谱学著作。等有朝一日,王姓家谱的绝大部分被收集起来时,必将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天下修谱者的蓝本
  王姓人有许多是天下公认的谱学行家,如王弘对《姓氏簿状》素有研究。他当朝理事,可以"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王僧绰任吏部侍郎,"究织流品,谙悉人物",谱学上也有很深造诣。特别是他的长子王俭,在精通谱学的基础上,对世代的《百家姓》修改校订编成《百家集谱》十卷,在谱学上的研究更是超过先人;王僧孺,是梁武帝时天下家谱总纂官。奉旨改定《百家集谱》,相继编成《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百家集谱》十五卷、《东南谱集抄》十卷,成为以前各代家谱的大集成者。当时社会上有两个研究谱学而闻名的家族,一曰贾氏,一曰王氏,称"贾王之学"。后人也把研究谱学,称为"贾王之学"。因为王姓是研究谱学的世家,编修自己的家谱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到隋唐时,王俭和王僧孺的谱学著作在社会上流行,都被奉为修谱者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