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氏祠堂

人气:284

  历史上,常州瞿氏宗祠有5处:木梳街大宗祠、石灰桥西宗祠、庙沿河城西宗祠、周线巷分祠、茭蒲巷分祠。现存一处,即城西宗祠。
  1 木梳街大宗祠
  大宗祠,又称南坛、南祠、西南大宗祠,位于怀南乡十九都二图,即今清潭路,属永红乡永红村,原址在今永红小学(原为朱家祠堂)西侧,坐北朝南,祠前原有上沟河,隔河为欧家田,祠基平田4.56亩。当年朱家祠堂与瞿大宗祠并立。解放后曾为光福乡政府所用,祠堂二进为光福乡大会堂。“文革”中废,今已不存。
  2 石灰桥西宗祠
  西宗祠,在西门外南沿河石灰桥下。又称斯馨公祠,以迁常始祖瞿兰之字命名。坐落怀南乡十九都二图,平田三分,划去八世董烈女牌坊坊基五厘。今南沿河有日辉里,即石灰里之雅化名。祠基遗址难觅。
  3 庙沿河西宗祠
  庙沿河西宗祠,亦即芝逵公祠,堂名华鄂堂。从石灰桥移建此处者。坐落在至城乡庙沿河芝逵公旧宅遗址,祠基1亩7分4厘9毫,另刘继香田单三厘。
  咸丰十年石灰桥西祠被毁后,十三世立甫公与前族长毓滋公等议赎庙沿河芝逵公旧宅后进,暂妥宗祏(音石,指神主牌位),再三理值,不可得,讼之官,方准赎回。此后梅轩、印山、赓甫三公建造西祠,以此为基础。光绪戊戌重建,共建4进及东屋。建祠筹款,由立甫公“集捐于南分(即南祠、大宗祠)族人而不自引嫌,一视同仁”。在四川綦江任知县的十三世瞿朝宗字印山,“邮寄千金于赓甫公,嘱为凑集建祠之用”。又十三世瞿树铭字梅轩在沪经商数十年,捐巨款建祠有功,瞿氏宗谱卷三像赞特为重建西祠梅轩、印山、赓甫三公图象。梅轩印山系十三世宜列于先、赓甫为十四世,而印山官仅知县,赓甫为按察使,官位虽高仍列于后,可能在建祠捐款稍次于印山故。有人错误地认为西祠系瞿赓甫所建,甚至称为“赓甫专祠”,是由于未见到《瞿氏宗谱》误会所致。
  4 周线巷分祠
  谱称瞿氏二分宗祠,又名松岩公分祠,承启堂二分宗祠,即老二房内长房第七世松岩公祠。额曰“承启堂”。祠已废。
  祠址在至城乡中右厢周线巷内,坐南朝北,基地三分五厘二毫。祭田91.7亩。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成,经手人为静山、绿野二公。
  始建二进,并置祠田20余亩,供春秋祭享及三里庵憬斋公墓祭扫。享堂供奉第七世松岩公及以下神位,春秋两祭。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十世志盛字际唐元配江阴缪氏孺人,捐资独钜,翻造享堂三楹、内寝三楹以及门房厨房等,规模毕具。内寝供奉第七世松岩公元配刘孺人及其以下孺人神位。缪孺人守节抚孤,奉旨建坊旌表,内寝有匾额曰“清标彤管”,即为旌彰缪孺人。是时祭田共40亩有零。
  5 茭蒲巷分祠
  又名贞符公分祠,祠址茭蒲巷内中右厢,据谱载祠墓祭田有90亩。
贞符公即老二房一支内四房第七世受祯公,廷譔(季俞公)次子,字贞符,邑廪生,候选知县,《谱》有传,称公文章是以名世,才智足以亢宗。生子二,长庆闳,嗣受禔,次庆莘。公生于顺治丁亥四月十九日丑时,卒于康熙庚寅九月十四日,葬丹阳县十四都四图甲上大华村。

上一篇: 杜南垞和杜氏宗祠
下一篇: 浅释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