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族谱续修工作,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准备,于二○○九年九月下旬,正式启动运作。并在杨氏族人杨鲜平、杨善教、杨建益、杨八康诸君的倡导下,组建了毗陵前黄杨氏族谱续修编纂筹委会。推举前黄镇副镇长杨鲜平先生为 筹委会负责人,办公地点设在前黄镇镇政府内,联系电话及传真:0519-86516311。
毗陵前黄,(今属常州市武进区域之南五十余里)杨氏,宗祠堂名“怀云堂”。郡望弘农,远世始祖为秦代鄢陵候杨章,至宋潭州节度推官杨掞(音善)延四十二世,杨章第三十四世孙承休,唐昭宗朝,仕官吴越,居钱塘(即杭州),至三十九世,杨沨迁江西临川,沨五世孙振英,乃掞公次子,讳士英,於南宋绍定末年,(约公元1233年),自临川来游常州,择居郡南五十里之前垛村(今前垛桥),时属昇西乡七都四图前黄里,距今前黄街仅二里之遥。
前黄五世祖杨仲文,以孝友耕读起家,夫人馬氏,慈善贤惠,生子四,长讳茂,字克昌,次讳林字克盛,三讳厚字克载,四讳绍字克嗣,一本四支,从而成为各分支之始祖。
经历一百三十年之久,五世同居,庐舍广袤数里,家门雍睦,积田十八万亩。明宣德九年(即1434年)甲寅岁饥,出铺数十万缗(千文为缗),代输金邑欠税,事载邑志,景泰间,又遭饥荒,克载公捐粮动以千石计。因赈灾有功,朝廷赐七品官秧者四人。成化年间,邻郡吴兴大饥,松山公借粮赈饥,次年偿未者艘鱼贯而来数十里,平时凿井建桥,筑路兴学,凡慈善公益,佛寺道观,无不捐输,尚书吴、少师李东阳,为之铭,太师太保商辂为之序,尚书王,白昂为之书石,显赫于时,猗欤盛哉。之后,天灾人祸,人事沧桑,家道中落。待继山公复起,郎太孺人力助,家声稍振,继山公之孙静山公,讳廷鑑,崇祯癸未状元,自此,父子兄弟联捷,登进士入翰苑者至康熙己巳岁,有八人荣登。
前黄杨氏,发祥于振英公,昌大于仲文公,再振於继山公,而显亲杨名,莫如状元廷鑑公也。公之长子大鲲字晓屏,顺治己亥进士,官山东按察使,著有《读史纪略》40卷,次子大鹤号芝田,康熙己未进士,顺天督学,奉旨编纂《渊鉴类函》450卷著《剑南诗作》、《廿一史姓氏考》等十三种数百卷。椿,大鹤子,康熙戊戌进士,官侍读学士,国史馆纂修、纂修《明史》、《一统志》、《三朝会典》,《明鉴纲目》、《政治典》等巨著,晚年著《孟邻堂文集》十六种200余卷。祖楫、大鹤次子,康熙壬辰进士,武英殿纂修,奉旨编纂之《康熙字典》。廷鑑曾孙祖祥,举人出身,工诗擅画,雍正间参予编纂巨集《古今图书集成》。
杨氏中还有明弘治己未进士埙,顺治进士延锦、兆鲁,康熙代进士企震、士微、乾隆进士岳四、述曾、希曾、炜、伦(毗陵七子之一),清轮、梦符。嘉庆进士,景轼、安国;同治进士开第等等。乱针绣创始人杨秀玉,北京中医学院教授杨甲三,曾为印尼总统苏加诺,斯里兰卡总理班达奈来克夫人等国外政界领袖治病,贵阳医院著名教授杨国范,清华大学教授惯性导航专家杨友堂,浙江大学博导光学测量专家杨国光,著名地图学家,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杨柏如,江西科学院院长、翻译家杨淳朴,中科院著名地理学家杨逸畴,核工业研究专家杨震华等等。
从上所述,前黄杨氏精英辈出,人材济济,然对本姓家谱自明正德十四年己卯九世孙杨征公创谱,历经嘉靖、康熙、乾隆、咸丰、到光绪乙未年(即1895年)至今共续修六届次,本次续修为第七届,距前相隔达一百十五年之久,当今杨氏族人在续修宗谱的工作上困难重重,衔接之难,竟要从曾祖开始,(换言之)凡享年达116岁以上者,杨氏光绪谱,才能合谱接轨,否则就是断线。
为此,数百年来,沧桑巨变,社会发展,族人迁徒,人口流动频繁,杨氏不再是聚族而居的同族宗亲,由于时间相隔之冗长,续谱工作未能按照30年一修之规律,如今要圆满完成杨氏宗谱的续修工程,必须依靠广大族人的共同努力,追根溯源,认真回忆,互通信息,特别指出前黄杨氏二分房的裔孙们,他们曾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受朝廷指派,前往全国各地任职,没有叶落归根的占大多数人员,仍旧在异地“生根开花结果”,趁这次杨氏续修家谱的机会,呼吁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前黄杨氏宗亲回来寻根问祖,前黄杨氏第七届续谱筹备组的全体族人热烈欢迎您的到来,真诚的接待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