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季札封邑,武澄锡均属之。今江阴凌氏立德堂宗谱冠以延陵古邑名,尊崇古德也
凌姓,我国大姓。宋代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160位,以江苏为第一大省;明代位列第118位,江苏仍为第一大省;当代凌姓人口近71万,列第99位,主要分布广东、广西、江苏。
凌氏,姓源姬氏,周文王第十六子耽叔,封国于凌,后裔以国为氏,一说春秋卫康叔支子为周之凌人,掌管储藏及供应王室用冰,后人以职官为姓,称凌氏,康叔为得姓始祖。又一说,古时泗水郡有凌水,故地在今江苏宿迁东南,居民以水为氏。本谱未载其所自,不敢妄说。
历史名人:汉范阳长史福轮,三国吴偏将军凌统,晋中郎将凌缵,南朝宋武帝皇后凌桂英,隋户部尚书凌恭,北宋工部侍郎凌策,吏部侍郎凌哲,元朝秘书少监吴兴郡侯凌时中,明湖广巡抚凌相,兵部尚书凌贤,《万姓统谱》著者凌迪知,小说家凌濛初,南京兵部尚书凌云翼,清兵部左侍郎凌如焕,经学家音韵学家凌廷堪,学者凌曙,画家凌瑚;当代铁路工程专家凌鸿勋。常州名人: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凌纯声,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南师大教授凌焕新,书法家凌文铨。
主要郡望:河间(河北献县)、范阳(河北涿州市)、渤海(辽宁省辽阳市)、涿鹿(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
堂号:除以郡望为堂号外,主要有“还砚堂”。宋凌冲为安徽含山知县,离任时发现书僮藏砚一方,责备书僮还于公,清廉如此。有联云:“决狱平恕,固辞馈金;律己清廉,坚还砚台。”常州堂号有:敦睦、馀庆、崇德、立德。
润州(镇江)始祖贵公讳崇德,世居徽州。宋徽宗宣和二年庚子(1120)廷试高中,招为驸马。靖康二年丁未(即建炎元年),随驾南渡,知不免于难,命从子(兄弟之子称从子)杨公避乱隐居,以存宗祀。杨公始迁丹徒义村,即今镇江市丹徒区上党缜义村,尊贵公为迁祖。据《润南义村凌氏宗谱》嘉靖丁未重修序称:始迁数百载,“经兵燹,历播迁,蠹鼠侵残,字多遗失.……前乎今而数千百年概不可知。今纪缺其所不知,详其所可知.……则自迁之贵公。”
延陵始祖守才公,义村第十九世,清康熙年间,又率众渡江而北,卜居于筑邑之故土洲(今属泰州高港区口岸镇),由此延陵凌氏均称“老家在口岸”。后经咸丰洪杨之乱,第二十五世万字辈诸公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离开口岸,先后迁至江阴西乡前周镇(今利港镇及璜土镇境内),靖江刘闻沙(今新桥镇礼士桥)、丹徒乐生官洲(今扬中市新坝镇)、江阴利港口(今利港镇)等地,为凌氏在江南繁衍发展奠定基础。
延陵立德堂宗谱创修于嘉庆十九年甲戌。守才公第九世孙穆堂公讳沄,原名盛彩,二修于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三修于民国二年(1913)。《常州家谱提要》有载,盛彩公两次主修,可称盛事。今为第四修,距上届长达百年之久矣。
当今盛世,修谱正当时。凌氏族贤元海、建华、文兴等诸君发起续修,从北京图书馆复印旧谱,于2011年5月成立“江苏凌氏立德堂续修委员会”,会长凌元海;并推举江苏大学副教授凌文兴为本届主修。2012年2月4日,本人与朱炳国先生代表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在江阴市璜土镇圣得庄园举行的第三次会议,到常州、扬中、泰州高港区、靖江新桥镇等凌氏族贤代表30余人。情绪热烈,当场认捐10余万元,期盼于2013年清明节举行第9届百年颁谱庆典。主修凌文兴副教授于2012年4月13日来清砚谱社访谈,邀余为序,却之不恭,当仁不让,乐而为之。
余以为本届修谱,处于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两种不同社会制度,新旧交替,青黄不接,无程式可循,无谱师可找,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具有四大特点:
第一,属于抢救性质,修谱为民间行为,谱牒是一个宗族的百科全书、平民史册,与国史、方志三者并存互补,互为辉映,有特殊的文献史料价值,是我国文化宝藏、史料宝库。近百年以来,受到左倾思潮冲击,尤其文革浩劫,损毁惨重。如不抢救,即将失传。
第二,负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历史使命。经过十多年实践与探索,我们总结出“十六字”方针:“继承改革,详今略古,创新发展,百花齐放”。“前八字”就是旧谱继承,适当改革,续修宜详宜实。“后八字”就是实行三结合:乡情与亲情结合,地缘与血缘结合,村志与家谱结合。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增设“乡土编”,充实乡情内容;“艺文编”,充实艺文内容;“风采编”,增强人物风采,宣扬好人好事。“文物编”,征集家族与当地各种文物、文献照片,提升史料价值。创新多元化,多种形式、多种体例,各种版本,相互映辉。
第三,续修宗谱,有利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血浓于水,寻根问祖,爱我中华。有利于海内外华人大团结,有利于海峡两岸和平发展。
第四,续修宗谱,有利传承传统道德,培养民族道德核心价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民之八德”。续修宗谱,有利于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社会道德核心价值。有利于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之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富强。
兹谱玉成,功在当代,德泽千秋,可喜可贺,特为之序,并为之赞云:
延陵凌氏,源远流长;周之凌人,得姓叔康。
河间郡望,立德名堂;驸马贵公,南渡靖康。
隐居义村,润州遗芳;始祖守才,康熙渡江。
老家口岸,泰州高港;子孙繁衍,创业沿江。
扬中新坝,江阴靖江;新谱玉成,祖恩不忘。
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瞻望前景,光芒万丈。
公元二〇一二年岁次壬辰新夏之吉
八四叟吴之光谨撰
【注】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原武进地方志办副主任、《武进县志》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