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华夏望族。全国姓氏位列第十二,常州市区位列第六。鱼池里徐氏,常州徐氏宗族之枝叶也。位于城东戚墅堰东北,原属政成乡,今属武进区遥观镇剑湖前杨村委袁家塘。
姓源于嬴,伯益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徐,以国为氏。徐偃王为统宗始祖。主要郡望为东海。本宗迁常始祖讳光,字曜文,世居山东省青州,为明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后裔;官翰林院侍读,云南提学使。弘治间避难,挈罕、宜二子先居宜兴丁山,后迁横林北巷,传八世仁甫公,出赘钱氏,迁鱼池里(今袁家塘)。以光公字曜文为第一世。
至道光初,三百年来横林北巷仅数户,鱼池里十余户,为祭祀祖先,于道光三年于村东建祠堂三间。道光七年丁亥(一八二七)始创宗谱,咸丰六年丙辰(一八五六)二修,民国丁卯(一九二七)三修,有横林北巷、鱼池里、邑塘、二贤口四支数十户,今为四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宣纸线装,古色古香。主修者荣大君委托承印单位清砚谱社陈经理请余作序,余感其诚,乐而为之。
余以为当今盛世,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备,修谱正当进行时,徐氏族贤审时度势,不以谱小而不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底于成。
为什么要续修宗谱?有何意义?概括起来,有四大理由:
第一,属抢救性质,抢救文化遗产。谱牒历史悠久,近百年来遭受左倾思潮之冲击,尤其文革浩劫,损毁惨重。盛世修谱,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第二,尊祖敬宗收族,宗亲团结,血浓于水,知恩图报,寻根问祖,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海内外华人大团结,有利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
第三,续修宗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道德精神,有利于提升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之素质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谱牒与国史、方志为我国史学三大支柱,同源分流,共存互补,互相辉映。谱牒是人口迁移、群体遗传、教育、战争、民俗、社会等多种学科资料宝库,素为学术界所重视。
本届修谱,处于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时代,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社会的精神面貌,要为当前社会服务,要考虑后代子孙的繁荣发展,所以,“一部好谱,三大标准”:
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摒除封建宗族主义,推陈出新,坚定不移;要贯彻执行中共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服务。
第二,重视“三结合”与“三特色”。就是要亲情与乡情结合,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体现地方特色;宗谱与村志结合,体现(城乡一体化)的时代特色;血缘与地缘结合,从综合素质与待业方面体现宗族特色。
第三,重视好人好事、人物风采与文献、历史、生活、生产资料征集汇编,图文并茂,数据统计,把新宗谱修成“平民史册永存”,“百科全书常新”,既能看到历史前进的轨迹,激励后代子孙,又能不断发展创新。
本谱限于各种条件和续修水平,虽未能达到此要求。所谓序者,启发后来者也。可参考“三大标准”,学无止境,力臻完善。
是为序
公元二〇一三年岁次癸巳新春之吉
八五叟吴之光谨撰
【注】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武进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原武进地方志办副主任、《武进县志》总纂。